2月19日下午,我們請到了溫婉篤定的黃敬老師來給曼陀羅心理小組老師及曼陀羅動力性個人成長小組部分成員做親子成長沙龍。整整3個小時,黃老師娓娓道來,深厚的理論功力,深度的個案剖析,展示了她對生命和人生的理解和領悟。在現場黃老師的錦囊妙語貫穿始終,深深觸動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現將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項鏈呈現給大家:
一
關于心理學
名字是一個人在世界上行走的ID,介紹自己是和自己連接,和自己連接時就有很多情感出來。
心理學是另外一門語言,它有更多的看到、更多的理解,捕捉更精準,表達更柔軟。
意識支配言語,潛意識支配行動。
完全沒有心理沖突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領悟——高度概括和總結,在意識層面理解消化。
體悟——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經開始運用和體驗了,就像你拿到一顆種子,每天都照護它,在你心里長成自己的大樹。
證悟——上升到信仰,與生活渾然一體。
活在當下,也許當下就是人生的全部,昨天、今天、明天只是我們意識的建構而已。當下即全部,在時間的河流中,我們唯一能找到的支撐點,就是當下,每一個當下構成我們的生命。如果想做什么,就從當下開始吧,按照自己內心的節奏來。
二
關于成長團體
早期的堅強保護了我們,但那個堅強營造的堅硬的殼,也影響了我們與他人連接,當你成長到一個階段,會發現曾經的支撐變成了限制。這時候需要有一個覺察與松解,調整與改變的過程。如果在一個安全、溫暖、接納的人際環境里,這樣的改變會容易一些。
長程的團體成長小組像是一個外掛的子宮,在團體的氛圍中,成員像是尋找外掛的子宮,可以在里面退行,然后慢慢摸索著成長。
在咨詢師的眼里,來訪者首先是一個人的存在,而不是癥狀的存在。咨詢師這個容器有多大,對來訪者就能有多大程度的接納和包容。
三
關于親子關系
只有懂得你自己,才能夠懂得你的孩子,不是相反。
沒有人能替代父母的責任,孩子必須在關系里長大,想走捷徑就要繞更大的圈。
18個月前是前語言期,言語化的治療有很大的局限性。
18個月后孩子有了更多的探索,媽媽要忍得住把自己的經驗按住,帶著好奇去陪伴。
3歲前,是高濃度的陪伴期,父母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
3歲孩子與媽媽關于小鳥死亡的對話對年輕的媽媽是很大的挑戰。如果這個媽媽不去理會或遮掩過去,那下一次呢?如果孩子面對人生重大困惑時候媽媽不在,他會得到什么反饋就太不確定了。所以,還是自己來吧,畢竟媽媽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四
關于能量與死亡
面對死亡時,最終要回到人的自然需求上,這時讓其退行是有幫助的。那些被賦予的堅強和保持社會層面的形象只能讓生命更加消耗和脆弱。
一個3到4歲的孩子,看到一個小鳥死了而傷心,那可能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
對死亡的逃避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心結——在心里打了一個結,是能量的結構在這里出了問題,是能量在這里堵住了,能量不是糟糕的東西,能量本身不是問題,要改變的是能量的結構。如果把阻塞住的能量修通,人的生命力會呈現得更加自然和靈動。?
五
關于知識和體驗
連續深入的培訓是在一個點上用力,在一個點上打通,而不是讓你知道很多心理學名詞。打通自己,讓自己通透,才能夠更加精微細膩地感受他人,包括體驗到孩子的感受。
也許在心理學的道路上,少就是多,慢就是快,不要被專家綁架,不要被知識綁架。
這些濃縮了更多生命體驗的語言帶著能量走進我們的內心,期待不久能再次和黃敬老師相遇。
六
黃敬老師個人介紹
黃 敬 女 44歲,天津醫科大學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督導師。省級心理危機干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3-2014年分別在日本奈良女子大學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學院進修培訓。
從事精神衛生與心理治療臨床、教學工作20年。有三甲醫院心理門診十余年的坐診經驗。多年承擔醫科大學《精神病學》每年86學時的教學任務。以精神分析、結構式與系統式家庭治療理論與技術為基礎,擅長婚姻家庭輔導與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障礙的早期干預,以及焦慮、抑郁、強迫等神經癥的深度治療。治療的個案以長程為主。
?
厚實(12)
質行好看(12)
穿上好看(12)
質量不錯(12)